『品德教育』不該跟『宗教』掛勾

『品德教育』不該跟『宗教』掛勾

文:劉育志/醫師、作家(來源

這天上午,廖醫師邊講電話邊踱步,顯得相當激動,過了好一會兒才氣呼呼地掛上電話。見我一臉好奇,廖醫師道:「太離譜了,公立學校竟然允許宗教團體每個禮拜到教室跟小學生上課。」

「上什麼課?」

「上靜思語。」

「啥?為什麼會這樣?」我大吃一驚。

「聽到他們安排這種課程的時候我都快暈倒了。」廖醫師道:「校方跟我說這不是傳教,但他們穿著『制服』並以『靜思語』為教材,明明就是顯而易見的宗教宣傳。」

「這不恰當吧。」我道。

「豈止不恰當,根本不合法。」廖醫師道:「《教育基本法》第六條寫得很清楚,『教育應本中立原則。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、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活動。』怎麼可以因為被包裝成『說故事』或『帶活動』,校方便縱容這類變形的宗教宣傳。」

「而且,宗教團體所提供的人員、文本,根本不是合格師資與教材。」廖醫師不以為然地道:「難道一個人在加入宗教團體之後,就會搖身一變成為『品德專家』,而有資格去校園教授『品德』嗎?拿那些教條式的語句演故事、帶活動,真的能夠提升『品德』嗎?說穿了,還不就是因為小朋友年幼好騙,所以宗教團體才會想盡辦法進入學校,想讓孩子們習慣這些制服、這些語言。」

「的確如此,『品德教育』本來就不該跟『宗教』掛勾,以免讓孩童產生『宗教等於品德』的誤解。」我點點頭。

自古以來,用「道德」來包裝「宗教」便是極其常見的操作手法,倘若沒有審慎思辯,很容易落入圈套。對幼小的學童來說,課堂具有相當的權威,自然也成了各宗教團體的兵家必爭之地,期待獲取更多的認同,放長線釣大魚。在這個神棍橫行,宗教騙子又如此猖獗的年代,我們更應該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,而不是灌輸「宗教等於品德」這種誤解。

因為「免費」,學校便把學生的時間交給宗教團體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。假使老師需要開會無法留在班上,大可請孩童自習,或者選擇晚點到校,絕不是輕率地將時間外包給「看似熱心」的宗教團體。

過去,校園裡充斥著政治宣傳的口號;如今,校園裡充斥著宗教宣傳的語句。稍加審視,不難發現兩者都是同樣的膚淺、同樣的荒謬。

瞭解宗教的內幕,便知人類不需要任何心靈寄託,更不要有依靠無形的意念。

宗教信仰背後不為人知的祕密:《人生大挑戰

延伸閱讀:如果你不想看張國松的書,請記住這 12 個字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